【極端天氣】土拓署識別26個較高風險沿岸住宅區 杏花邨海怡半島將軍澳南上榜【附名單】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2/04/07 18:32

最後更新: 2022/04/07 19:12

分享:

分享:

土拓署識別26個較高風險沿岸住宅地區,制定改善工程及管理措施。(資料圖片)

土木工程拓展署今日(7日)公布「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下的沿岸災害研究及改善措施的制訂──可行性研究」,全面檢視了極端天氣及氣候變化下,風暴潮和風浪對沿岸較低窪或當風地點的影響,識別了26個較高風險的沿岸低窪或當風住宅地區,將軍澳南、杏花邨、海怡半島、堅尼地城、西營盤及上環一帶上榜,需制定改善工程和管理措施,保障市民生命安全。

香港的沿岸較低窪及當風地點,容易受極端風暴潮及越堤浪所引致的海水淹浸的影響,亦會對部分沿岸設施造成破壞,並對公眾安全及沿岸地區的發展構成潛在的威脅。這一般被稱為「沿岸災害」

沿岸災害在不同的沿岸環境下,例如地理位置、沿岸地形、海床深度、沿岸防禦基礎設施等,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。當局需要掌握以上各方面的資料,以評估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,沿岸地區對風暴潮和越堤浪的抵禦能力。

沿岸災害研究採取風險管理的方法,評估地區受沿岸災害的可能性及後果的嚴重性,並參考過往因超強颱風吹襲導致的沿岸損毀記錄,識別了26個較高風險的沿岸低窪或當風住宅地區,以制定改善工程和管理措施,保障市民生命安全。

考慮到氣候變化的不確定性和世界各國承諾採取減碳行動,研究建議採用循序漸進的策略,為沿岸較低窪及當風地點制訂適應氣候變化的策略。作為循序漸進的適應策略的一部份,研究建議政府持續監測氣候變化及適時檢視應對沿岸風險的措施。就優化現有的沿岸海事設施結構,如果於本世紀中的氣候變化幅度高於假設情況(如較接近高溫室氣體濃度情況),政府可運用「應變設計容量」 加強沿岸基建的抵禦能力。

改善工程由不同防禦及應對方案組成,包括可在沿岸位置加建或提高擋浪牆、在海岸位置後面的合適地點加設擋水設施以阻截海水湧入內陸,及/或在建築物前加設可拆卸式擋水板。管理措施則包括制訂預警系統及緊急應變安排等行動計劃。

政府計劃於未來5年有序地推展各項改善工程和落實相關的管理措施,並會適時諮詢持份者,讓有關工程和措施更能滿足區內人士的需要和期望。政府會密切審視改善工程和管理措施的進度,並會持續監測氣候變化,適時檢視應對沿岸風險的措施。

《香港經濟日報》TOPick新聞「第三屆全港小學生中文作文大賽」立即參加:https://bit.ly/3CrwGul

私家醫院治療新冠病人:https://bit.ly/3icwPZ8

23間醫管局指定門診,預約及關愛專線:https://bit.ly/36kaO80

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責任編輯:李榮忠